“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”之中医防温病

     《内经》曰:“春伤于风,夏必飱泄。夏伤于暑,秋必痎疟。秋伤于湿,冬必咳嗽。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。”即为冬日受有寒气,藏在人身,至春变成温病。春日受了风气,藏在人身,至春变成飧泄。夏日受了暑气,藏在人身,至秋变成病疟。秋日受了湿气、藏在人身,至冬变成咳嗽。


     “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”说的是由于冬天感受寒邪,寒邪伏藏于体内,日久化热,待春天阳气外发时,邪气随阳气外出,故发生温病。温病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病名,临床表现上较突出的是发热,伴口渴,心烦,小便短赤,舌红,脉数。


     温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属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,大多发病急骤,发展迅速,变化较多,病情多重,不少具有较强的传染性,发病后易在群众中蔓延。春发温病。从另一方面来说,冬季气候寒冷,易损伤正气,正气不足,感受寒邪而春发温病。


     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夫精者,身之本也,故藏于精者,春不病温。”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。温病的产生与人体的精有着密切关系,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,是产生人体抵抗力的基础,当阴精不足,抵抗力差,就会导致温病的发生。


     如何预防温病


     预防温病首要是要藏精,要培固正气,强壮机体,在冬天服用膏方,服用人参、阿胶等滋补品就是补气藏精之法。


     而到了春天,则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保护阴精,固守正气,顺应气候变化,及时增加衣物保暖御寒。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机体抵抗力的强盛是预防温病的内在依据,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

     同时应注意环境卫生、室内通风通气,要劳逸结合、情志舒畅、调食节欲、忌膏梁厚味,忌大量饮酒,以免加重体内郁热。

发布日期:2022-12-23 浏览次数:240

分享到: